選帖的標準

2019-08-23 14:22:22 广建文化

    初學者常常為選帖而苦惱。到書店去看看,各種碑帖琳琅滿目,眼界大開是好事,但要選一本來學習,卻拿不准該選什麼。有的學員只好人云亦云,別人說好,拿來就學,盲目跟從,結果收效甚微。
選帖其實也是門學問,作為老師更應有目的有步驟地去啟發學員。如果要選一本適合自己學習的好範本、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:

(1)帖本身是否有水平?在現在出版的眾多字帖中,臨摹的範本應選取古代書家的作品為好。如歐、虞、褚,顏、柳、趙、以及魏碑等均可,但帖不一定皆是好帖,因為即使在這幾家中,由於出版社採用的方法不同,也會出現不同的層次。以我的教學實踐來看,一般初學者可能會使用以下幾種字帖:一是按原跡或原拓影印的,比如顏書《告身帖》、柳書《神策軍碑》 《張猛龍碑》等。這類用原跡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。它不但保持了比較準確的結構、用筆風貌,而且還保持了原作的章法。二是將原跡原拓選字拼成,稱為選字本,如將《顏勤禮碑》、蘇軾《醉翁亭記》中的字順序打亂,按筆劃多少或偏旁集中排殲,這類帖由於在單個字中仍然保持了較準確的風貌,只損失原有的章法(如字距,-行距;),而初臨書法不同于創作,章法本不是個重要的問題,故爾也不失為較理想的範本。三是經過修補改刻的作品,這類帖在一些選字本和翻刻、石印本中很常見,相比而言,它的臨摹價值就不太高了。經過翻刻修改的字帖,一般必然會喪失原跡原拓的風貌,筆劃修光修挺,線條光滑而缺乏力度,用筆的動作也難以捉摸,而這些都不利於學員對原跡風格的體驗和研究;當然,它至少保持了原跡的結構,在初學階段,掌握結構是當務之急。四是今人臨寫古人咋臨摹本,或是印刷品或是手跡。能臨象古人原跡的作品,本身應該是有價值的。但作為範本而言卻未必妥當。因為每個人(即使是有成就的書家)在臨摹古跡時,不可避免’地會帶上自己的理解和書寫習慣,臨本與原本之間總有相當的距離,不但在技巧上如此,在氣息上更是如此。拿一些尚未經過歷史檢驗的今人臨本再作為自己的臨本,實在沒什麼收益。 五是雙鉤本,一本喜愛的字帖,能購到固然好,購不到的話,就只能雙鉤,這一點無可非議。但如以雙鉤本作為朝夕揣摩的臨摹範本則不妥。首先,雙鉤的細線與原帖毛筆筆劃的墨蹟間難以完全相吻,這種距離對藝術作品而言已是大打折扣了。再加上枯筆、滲化筆,雙鉤就更難表現。再次,原帖的筆劃之所以有價值,是因為它不但是一具線條外形的軀殼,而且可以從中尋找分析出其用筆的大致過程(如提、按的部位),還可以從中細繹出速度快慢,含墨多少,這一切內容都是初學者迫切需要的。一變成雙鉤,則真成了線條形態的軀殼, 一切動作、速度所留在墨線中的痕跡都沒有了;故爾,我以為是最不適宜作為範本的一種。

綜上所述,我提倡初學者使用第一、二種字帖,不贊成使用第四、五種字帖。

(2)這本帖適宜不適宜學。瞭解了字帖的質量高,並不等於過了選帖這一關。五光十色的流派風貌,也使學習者躊躇不決。學顏、學歐:學趙;學蘇、學北碑、、學南帖?各家都可學,又不能都學,這確實是個矛盾。遇到這種情況,首先要考慮自己的喜好。有喜歡勁挺的,有喜歡秀媚的,有喜歡雄渾的,取各人所需,方得其宜。明明自己喜歡褚遂良的秀逸風格,卻硬去趕顏書雄強的時髦,這是跟自己過不去。只有每天面對著自己喜愛的字帖,.才會有興趣去臨習研究,特別是在初學尚未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學習情緒時,興趣是個絕對重要的因素,它能幫助你樹立長期作戰的信心。

那麼,有沒有不好學的帖?比如趙劇頃,老輩人常常會勸初學者不要學趙, 說他是媚軟,多學了沒骨力。誠然,趙體與諸楷書大家相比,是以秀逸取勝的。但他是個經過歷史幾百年淘汰下而仍有生命力的大書家,他的書法是經得起檢驗的。如果你學趙學得沒有骨力,那是你掌握的方法不對,不能要趙劇頃負責。只要學習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,再有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加以指點,是能學好的。反之,別說趙體,顏、柳、歐、褚,都會學出弊病來。
只要找到一個高質量的、同時又是符合自己性格愛好的帖,選帖這一關才算過了。它將是你未來翰墨生涯中的一個良好起點。


首页
书画
端砚
资讯
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