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臨摹?兩者關係如何?

2019-08-20 10:38:48 广建文化

    臨摹,摹仿書畫之法。臨與摹有別:摹是以薄紙蒙在範本或影本上照著書寫,通常稱為“寫仿影”;臨是置選帖、範本在一旁(通常是左帖右硯),看著字的點畫、結體和氣勢,仿照書寫。宋代黃伯思《東觀餘論?論臨摹二法》雲:“世人多不曉臨摹之別。臨,謂以紙在古帖旁,觀其形勢而學之,若臨淵之臨,故謂之臨。摹,謂以薄紙復古帖上,隨其細大而榻之。若摹畫之摹,故謂之摹。臨之與摹二者迥殊,不
可亂也。”
清代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楫》雲:“學書必須摹仿”,“欲臨碑必先摹仿,摹之數百過,使轉行立筆盡肖,而後可臨焉。”學書的步驟一般是先摹後臨。因為摹有字帖、影本作依託,比較容易些。通過摹,鍛煉自己的目力心力和書寫能力,初步掌握帖字用筆和結體的基本規律。摹帖時,既要注意筆劃的形狀?又要細察字的氣勢神采,做到眼觀、神會、手摹,使之筆筆盡肖,切忌機械地描繪。摹了一段時間後(不宜太長),即應轉入臨帖。臨,比摹難度大,要求高。它是無依託,以自己目力心力所及,用筆寫出字帖、範本一樣的點畫、結構和神采來,即不但要形似,而且要神似。它是把古碑帖和名家好字學到自己手上來的必須採用的有效的方法,是學習書法的一項基本功。歷代書家沒有一個不是從“臨”中成長起來的。誰肯在臨上動腦筋下功夫,誰就會有大的收穫和成就。臨,包括對臨和背臨。對臨,是面對選帖、範本,照著書寫,所謂“以目導心,以心運手”,追取帖字的效果。背臨,是在對臨的基礎上,熟記帖字的筆意、用筆和結體,不觀帖而臨習之,要求不看帖也能寫出對臨時所寫出的效果來。它是檢驗自己對臨成果和真實書寫能力、進一步加深理解選帖,把所臨帖學到手的有效方法。
宋代姜夔《續書譜?臨摹》雲:“臨書易失古人位置,而多得古人筆意;摹書易得古人位置,而多失古人筆意。臨書易進,摹書易忘,經意與不經意也。”這是對臨、摹的利弊和得失的經驗總結。摹寫,因為下邊有影格依託,筆隨影走,容易得原帖字的點畫位置和形體結構。也正因為有這種依託,摹寫時往往會忽略筆意的表達。摹了之後,容易忘卻,不易鞏固。臨,是靠自己的目力心力去書寫,較易體現原帖字
的筆意,但因為無依託,往往易將原帖字的間架位置寫走形。因此,臨、摹都應“經意”,認真對待,先摹後臨,臨中亦可再摹,臨摹交錯,互相結合,興利去弊,取長補短。如此不斷努力,就可化古為我,兼得帖字之形神。



首页
书画
端砚
资讯
联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