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凡者执着的砚艺人生

2011-04-06 16:31:52 中国端砚收藏与鉴赏网

——小记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黄伟洪

   一九七二年,一件前所未有,标新立异的《百鸟鸣春》砚横空出世,预示着十年冰封文艺僵土的解冻,百花齐放的春天即将到来。八十年代初,在“继承传统,锐意创新”的创作理念指导下,端砚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,端砚畅销日本,南韩,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,黄伟洪正是这时进入了端溪名砚厂的,并有幸师从一代名师黎铿,在以后创作实践中一直受他的影响。1980年入行后,经过艰辛的三年学徒,他勤奋好学,加上天资聪敏,为徒不久便被安排到雕刻设计工作岗位。期间他反复琢磨,《百鸟鸣春》砚为什么会被誉为新时期砚雕艺术的“里程碑”?是因为它对传统创作理念的反叛和对传统形式的突破,表现了砚艺工作者对春天的呼唤,从而给艺术工作者以精神鼓舞。因而,伟洪领悟到必须切入社会,反映现实生活,表现时代精神,砚雕艺术才有生命力。当时,他设计一方表现海景的山水砚《一帆风顺》,以浮云冻借喻蔚蓝的天空,左下方以金黄色的石皮巧雕海礁,下部是海浪,几只海鸥在波涛翻滚的海面上搏击风浪,展翅高飞,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呼唤新时期文艺复兴的到来。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暗喻砚人可以像海鸥一样在海阔天空中一展抱负。这方砚的涵义与《百鸟鸣春》砚相呼应,得到了老师傅们的一致称赞。而《星湖春晓》砚开启了当代山水砚的新风,伟洪反复研读后明白了,这方砚的意义在于把自然景观和地域文化融入了砚雕艺术。他又以端州八景构思了《星湖烟雨》砚,而且突出了石品的应用,以浮云冻,玫瑰紫借喻烟雨朦胧的星湖,借景抒情,表现家乡的湖光山色美。这时期,他设计的砚雕能切入时代,视角独特,手法多样,反映现实生活,涉足山水,人物,花鸟,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作品多为因石造型,因材施艺,突破传统,符合了当代人审美需求,因此,他送入厂部展销厅的作品很受顾客的欢迎,成热门畅销产品的砚师之一。师傅们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。黎厂长鼓励他说:“老师傅们看了你的作品,都说题材好,很有创意,产品很受客商欢迎,这说明你路子走对了。”

  金秋是收成季节,伟洪正值风华正茂,佳作迭出,参加各类展览评奖的作品披金挂银:《朝阳无限好》砚获金奖;《星湖烟雨》砚,《月下访友》砚,《金龙腾飞》砚等获银奖;《砚魂》砚获铜奖;《如意吉祥》砚获首届旅游纪念设计大奖赛优胜奖。

   2001年12月,市政府决定组建肇庆市端砚协会,让广大砚民有个“家”,组织、凝聚行业和民间作坊的砚师、艺人扭成一股绳,做大做强端砚业,打造端砚文化品牌,为申报“中国砚都”做好铺垫工作。当时,协会需要一个既有端砚工作经验又有业务水平的人选,经过推荐就把他调到协会协办协会组建工作。他心知,这是个里里外外一把手的“管家婆”角色,这个担子该有多重!经再三考虑,他毅然接受了。初到协会真是“百无”,连纸张,笔墨,办公用品都要亲自购买。然而,凭着一颗责任心,他紧紧依靠市领导,会长,团结砚业界同行,齐心合力,总算打开了局面。

  协会为了规范端砚市场,杜绝假冒伪劣商品,03年成立了由中国文房四宝和端砚协会联合组建的端砚鉴定中心,从此为端砚消费者争取了权益,确保了产品的信誉。他身为协会驻会专职鉴定专家,绝大多数端砚产品都经他鉴定,而砚企业及作坊多达400余家,家庭作坊300余户,从事砚雕工作者2000多人,每天要求领证的都不少,据统计,经他拍摄和鉴证的端砚已有一万四千余方。

  人们常常看见他背着残旧的照相机挂包,骑着自己那匹瘦马(摩托车),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于厂场作坊,往返于城乡之间,平时很少有双休日,每逢节假日便是他最忙的时候。他的足迹遍布砚乡,制砚人没有不认识他的,人们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。有人戏言说他的工作是协会、厂场、马路两点连一线;有人笑他在端州路出现频率最高,快成为端州一景了;还有人说他是端砚市场的晴雨表,什么时候市场热,什么时候冷了?何厂何时将有大作问世?哪种端砚市场滞销,哪种砚雕走红等,他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中;而熟悉他的同行好友却为他惋惜,以他的技术水平,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前程,而他却偏偏在风华正茂的年岁放弃了砚艺专业,甘心情愿为他人作“嫁裳”。况且鉴证工作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,因为它是一项十分讲求专业技术和严肃细致的工作,正如伟洪说的:“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把鉴定权授予端砚协会,办事人就应该不负众望,实事求是地把好关。”凡碰到争议的端砚他都坚持专家“会诊”,如有意见不统一的则不予发证。因此,往往有些人不理解,亲人好友反目,甚至蒙受电话威胁之苦。然而,他却觉得,人们怎样看他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坚持砚艺的正道和良心。由于协会坚持“诚信为本”,得到了行业的信赖和社会的认可,成为业界以及外地客户,玩家咨询的信息中心。由此,他的工作更忙了,常忙于接听电话咨询,有时甚至深夜也会被来电扰醒。而对有求者,他总是耐心解答,做到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为宣传端砚文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。凡是与他接触过的人都给了他很高的评价,有位网友称他是“端砚的活辞典”。

  暑去冬来,转眼八年过去了,尝尽了咸酸苦辣,协会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:举办各类端砚作品展览评奖活动;组织专家,学者编印《中国端砚大观》,《中国端砚》,《中国端砚名家名作》,《中国文房四宝》会刊等大型画册,对传播技艺,促进端砚文化对外交流,端砚市场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
  看到砚业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,人们自然会想起协会里平凡无奇,默默负重的工作者,而伟洪对赞扬声却不以为然地淡然一笑:“这是市领导重视有方,大家齐心合力的结果,我只是个做工的。”好一个“做工的”,导出了只顾耕耘,不问收获的心语。这使我们想起了“待到山花烂漫时,她在丛中笑”那对名句,主席热情赞颂先春而开的傲雪寒梅,赞扬她那开时不争艳,去也不恋春的谦逊自处的精神。

  2008年,全国启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,这是对工艺美术水平和骨干力量的一次大检阅,大比武。砚业界,收藏界,玩家们都在关注着这一盛事。人们都在心中评议大师的人选,估摸到底花落谁手?作为有一定资历,创作能力,获奖作品等业绩硬件都具备的他,自然被列入到人们的议论范围。然而,在以后连串的评审环节中却一直看不到他的名字,似乎一下子人间蒸发了!人们在揣测着各种可能的原因,然而,都估计错了,他根本没有申报。好心的朋友问他为什么要放弃这次机会,人生能有几回搏!伟洪淡然一笑地说:“一直以来,大师评选都在国营骨干厂,层级向上推荐,民间多才多艺的砚师一直没有机会申报。这次能有一个自由竞争的机会给大家,我就不去凑热闹了!难得的机会就让给别人吧,下次有机会再申报。”

  不久,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评选活动又接着启动,人们似乎明白了,原来他不争评省级大师是为了申报国家级制砚大师。作为端砚协会驻会专职副会长兼副秘书长,是“直系军”,关系四通八达,是个“通天人物”,他该占有绝对的优势,而且规定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才有资格申报。评选10名,无疑他是稳操胜券。谁会想到,人们的揣测又一次错了!这位“近水楼台”的砚师在该出手时并没有出手,他又一次放弃了唾手可得的申报机会!人们困惑了,认为他真的傻了!而他面对人们的议论仍是淡然一笑,推说申报者要到北京进修培训一段较长的时间,协会工作忙,很难抽出时间来。

  时势造英雄,新时期为拓荒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。人们热恋终极的辉煌,期盼精彩的人生。在商品经济大潮中,群雄角逐,英才辈出,奏响了时代前进的凯歌。那些站在时代前沿的叱咤风云人物,是英雄;那些在事业上刻苦求索,勇于突破而一鸣惊人的,是精英;然而,人各有志,黄伟洪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负重,在无垠的砚田上拖着沉重的“犁”默默耕耘而无怨无悔,在人生历程中,把青春和汗水点点滴滴融入了博大精深的端砚文化事业。没有光环,没有震撼,没有辉光,然而“大象无形,大音稀声”,砚史将长留住平凡者的名字。

(老坑《松鹤延年》砚是黄伟洪80年代的作品)

作者:覃玉球


首页
书画
端砚
资讯
联系